80% 工作或被颠覆,OpenAI 研究哪些职业最易受 ChatGPT 波及

什麽文章让人越写越悲观?开始写稿到现在,这篇文章让笔者对未来最没信心,源头还是 AI。OpenAI CEO 日前受访时说,他也有点怕 ChatGPT,认为它可能会「消灭」很多工作,但也可能产生新职业。

可能为呼应 CEO 发言,「罪魁祸首」OpenAI 亲自下场,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写出重量级研究报告,探索大型语言模型会怎麽影响美国劳动力市场,估计对 19% 职位、至少 50% 工作内容受影响;80% 职位至少有 10% 内容或多或少受波及。

80% 职位或颠覆,AI 革谁的命

人人都知道 AI 越强大,对人类工作影响就越大。现在 AI 确实更强大,且生怕你不知道它有多强,还用报告量化自己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。OpenAI 引入一概念:暴露(Exposure),标准是使用 ChatGPT 或相关工具工作,确保品质同时能否减少工时。分为以下几级:

  • E0:没有暴露。
  • E1:直接暴露,仅用大型语言模型(如 GPT-4 聊天介面),工时至少减 50%。
  • E2:间接暴露,单独使用大型语言模型无法有效果,但此基础上开发的额外软体(如图像产生),可将工时至少减少 50%。

E0 可能就是 AI 时代的「铁饭碗」,包括体力劳动,OpenAI 列出 34 个。

极高暴露风险的职业一抓一大把,让劳工战战兢兢。人类标注的完全暴露(即暴露程度 100%)的职业有作家、数学家、税务员、金融量化分析师、网页与数位介面设计师等。

GPT-4 标注完全暴露职业有数学家、会计与审计、新闻从业者、临床数据助理、法律秘书和行政助理、气候政策分析师等。平面设计师、投资基金经理、搜寻行销策略师等差异较大,各组标注结果也差较多。

还有一个有趣结论,收入越高越可能受影响,部分原因是这些人更可能接触使用 ChatGPT 相关工具。这些只是概括,研究结果说明科学和批判性思维,与暴露程度呈强烈负相关,代表需这些技能的职业,不太可能受 AI 语言模型影响。

与之相反,程式设计和写作与暴露程度正相关,更容易受影响。但先别急着紧张,研究当然有局限性。论文研究方法是对千余种职业,据工作内容贴上各种标签,然後用人工数据标记和 GPT-4 模型数据标记,评估这些工作「暴露」程度。但贴标签这行为很难说完全科学。

就连研究人员也承认,简单标记工作内容,可能延续每个职业的偏见:

这研究也排除 ChatGPT 的缺点,如编造故事,只考虑能否减少工时。但真实职场只要出过错,ChatGPT 就无法独立完成任务。更重要的是「暴露」不等於「取代」,就像「影响」其实是个中性词,如数学家暴露程度达 100% 不代表数学家就会被取代。ChatGPT 或许节省某阶段时间,但不会让全流程自动化。现实也有数学家和 AI 和谐相处的例子,中国数学家陶哲轩将多种 AI 工具融入工作流程,传统计算机软体就像标准函数,AI 工具更像机率函数,後者要比前者更灵活。

OpenAI 研究本身可能不客观,也有吆喝自家产品的色彩,但大语言模型确实改变工作方式,更何况还在不断进步。就像上面提到,这篇论文也在数据标记等方面引入 GPT-4,可说写论文过程本就呼应了结论。

论文标题「GPTs are GPTs」更是有趣双关。GPT 既可指 GPT-4 等大型语言模型(Generative Pre-Trained Transformer),也是通用技术(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)缩写,体现 OpenAI 的野心:持续改进 AI、普及大众、产生创新。

AI 掀起的工业革命或许真要到了,影响无处不在。

AI 与人们猜测相反,人类只能选择跟随

不用统计,ChatGPT 对职场的影响自然蔓延,新职业和新观念诞生,就像人往高处爬,水往低处流,有人认为 AI 能消除「狗屁工作」,包装漂亮的 PPT 太费时,微软 Copilot 让一句想法就转成精美简报,或许真能让职场「返璞归真」。

山来就我,我也去就山。渴望趁势起飞的人选择帮 AI 打工。提示词工程师、AI 训练师等职位,因生成式 AI 火红,成为最热门高薪职业。人类想为 AI「打工」,同时也是预测 AI 的发展方向,前者是为了确保无论如何都有工作,不被时代淘汰,後者则为了更有番作为,毕竟每次工具发展都代表生产力进步,新事物也意味新机会。

但 AI,大概不是人类能预测的。

OpenAI 首席执行长去年 ChatGPT 上线前就表示,预测人工智慧发展非常困难。十年前传统观点认为,人工智慧先会影响体力劳动,然後是认知劳动,最後才影响创造力工作,但现在看来,顺序相反了。

AI 进步有多快?去年底使用者还在用人指数分辨是否为 AI 作品,半年不到,新 Midjourney 手指正确度已提高不少,越来越难分辨。虽然画家依旧有作品被夺走的愤怒,但对一般人而言,AI 确实降低很多专业的门槛。

▲ 新版 Midjourney 产图自然多了。

面对进步飞快的 AI,无论企业管理者还是个人都有种未知的恐惧,不知道它到底能做到哪种程度,不知道 AI 何时会颠覆所有工作,也不知道自己或职业会不会被 AI 取代。恐惧之外也有人兴奋,因 AI 太快太强,和工作流程结合的效率提升必定可观。

有人用 AI 翻译,1 小时翻完 10 万字,文字通顺,错误还不多。人力毕竟有限,AI 不但重设人类翻译的市场价值,还让更多没机会翻译的书「见天日」。中国电商 @浪猪灰头也和 AI 合作,只要把产品穿在石膏像身上拍摄,再给 AI 输出图片,就得到完成度很高的模特儿展示图。摄影师不需要,模特儿不需要,後制美工更不需要。

哪怕 AI 很难取代的心理谘询师,新 Bing 对话也显示 AI 颇具「同理心」的一面,理解力其实是心理谘询的基础。

身为内容领域业者,《爱范儿》编辑半个月开始学着用 AI,一段时间测试後,AI 得到 100% 肯定,当然还有些不稳不自然,但 3 秒产生完整提纲或文章内容总结,已经很够用了。想更进一步的话,AI 也能写文章,编辑就会变成引导校正 AI 的角色,有人感叹:

AI 迅速发展被有些「敏感」的人早就察觉,这些人努力念书,找到他人看来还不错的工作,但没多久就发现有工具可取代你的工作,比你效率更高,成本更低,应用更强。焦虑难免,只是边看着 AI 发展的人也在思考如何有工做,有活干。

从工业革命到个人电脑,高效工具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必然趋势。个体的渺小无法抵抗生产力革新浪潮,但我们未必一定要抵抗。马克思认为人和动物最大差别是制造和使用工具,这观点现在或许不够严谨,但人和人最大差别的确在是否善用工具。

现在新工具出现了,你呢?

(本文由 爱范儿 授权转载;首图来源:Unsplash)

proton加速器怎么用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最旧
最新 最多投票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